中国共产党定西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告全文

来源:     日期: 2021-12-04 分享+

牢记殷切嘱托  奋力追赶发展

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

——在中国共产党定西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戴  超

(2021年11月28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定西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定西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殷切嘱托、奋力追赶发展,唯干唯实唯先、苦干实干巧干,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而努力奋斗!

五年砥砺奋进成就辉煌
定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定西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感恩奋进的五年,是全市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五年。五年来,最值得感恩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自2013年2月视察定西以后,又两次面对面听取定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给予我们巨大政治关怀和强大精神鼓舞。最值得自豪的是,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殷切嘱托,举全市之力决战脱贫攻坚,84.2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个县区脱贫摘帽,撕掉了“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最值得铭记的是,面对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上下风雨同舟、万众一心、战灾战疫,守住了“一方平安”,彰显了定西担当,做出了定西贡献。
五年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三五”规划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精彩开局,全市各项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这五年,我们举全市之力夺取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首要任务和底线工作,投入最多的时间、最大的精力,健全最严的责任体系、最强的推动机制,调度最好的资源、整合最多的资金,选派最优的干部、集中最强的力量,聚焦最突出的短板、采取最硬核的举措,全市“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目标全面实现,困扰定西千年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市以及安定区、渭源县、临洮县被国扶办确定为首批“中国扶贫交流基地”,福州定西劳务协作、渭源县元古堆村村级光伏扶贫等4个模式入选“联合国全球减贫案例”,渭源县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全市9个集体、12名个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称号。在这场人类伟大的反贫困斗争中,我们没有落下一户一人,兑现了向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这五年,我们创新举措提升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加强科学研判,优化战术打法,打出项目包抓“1+1托4”机制、项目建设“1346”时序、工业发展“333”行动计划等方面的“组合拳”,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323亿元, 今年有望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5.1亿元,今年有望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由20815元、6289元,今年有望提高到3万元和1万元,年均增长7.6%和9.7%。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宝兰高铁、兰渝铁路让5个县区迈入高铁时代,渭武和通定、定临、陇漳以及凤合高速白西段加快建设,即将实现县县通高速,通渭风电基地建成并网发电,引洮二期主体工程建成,定西生态科技创新城和“两港两中心”全面启动建设。招商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实施项目717个、到位资金1706亿元。十大工业产业链加快建设,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4%以上。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展览馆、体育运动中心等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夜间经济、会议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组建成立国投、水投等国有投融资公司,建成立体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成立全省首家“首贷中心”,成功发行国投10亿元企业债券,实现资本市场融资新突破。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马铃薯、中药材、草牧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7+X”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925亿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万吨以上。我市马铃薯全产业链高质高效发展案例被列为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安定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认定为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安定、临洮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等节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成功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定西经济开发区、陇西经济开发区创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放管服”等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政务、法治、市场、要素、人文“五大环境”全面优化。
这五年,我们加快补齐生态短板蹚出了绿色发展新路。“十三五”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农村“四旁”和城区面山绿化成效明显,城市生态加密和景观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福州定西生态林、洮河国家湿地公园、大碱沟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发挥效益,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巩固提升、通渭县牛谷河城区段、陇西县渭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项目加快推进,区域小气候和全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12.1%。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积极成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开始实施,超前谋划推动新能源等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重大工程,氢能产业“一园两基地”项目全面启动建设。
这五年,我们注重提升治理效能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责,全过程民主得到有力彰显。市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政协协商不断向基层延伸。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党亲国好法大”等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人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平安定西建设“十个一”等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和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称号。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人民福祉持续改善,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始终保持在80%以上,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教育事业有序发展,7个县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验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有效加强,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水平显著提升,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六张“定西处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果得到巩固拓展。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成功举办市第二届运动会,我市荣膺全国避暑旅游十强城市、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城市。推进军地融合发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发展,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青妇、残联、社科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取得新成效。
这五年,我们全面从严治党促进了党的建设走深走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庆祝活动,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热情进一步激发。全面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培育创建省级标准化先进党支部70个,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667个。提拔重用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疫情防控等一线干部比重占提拔市管干部总数的53%。县区乡镇换届工作圆满完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建成定西扶贫惠农资金监管网,推动四届市委巡察实现全覆盖,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持续肃清张令平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影响。
同志们!五年砥砺奋进,成绩来之不易。四届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取得的重大发展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定向、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科学决策、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克难攻坚、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各方面同心同德、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四届市委,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向省属在定单位和驻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为定西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五年砥砺奋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办好定西的事情,推动定西的发展,必须把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两个确立”作为第一标准,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根本遵循,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就一定能开创发展的新局面。必须扛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职责,始终把牢政治方向,把定西发展置身于全省全国大局中谋篇布局,坚持以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推进工作,找准符合定西实际的发展路径,才能推动全市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狠抓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大抓工业产业积蓄发展动能,才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广大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谋在深处、干在实处,立足定西眼下发展阶段优势、未来发展目标走向,战略性谋划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支撑项目,系统研究推动工作落实的体制机制,用深谋和实干推动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抓好作风建设,健全完善督考机制,综合运用考评结果,让先进者褒奖进位,落后者问责退位,全市上下一盘棋,同频共振追赶发展。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很多,主要表现在:综合实力方面,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低,新型城镇化进程慢,县域经济发展整体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相对落后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产业提升方面,结构性的不协调、重大项目支撑有限、传统产业转型缓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增长后劲不足、新动能培育和生活性消费服务业发展慢的问题亟待破解。尤其是广大群众从产业中获得的收入比较少。民生保障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低,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上学、就医、食品安全、防汛减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生态建设方面,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比较脆弱,环境污染和破坏隐患依然存在,全面、系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还很艰巨。社会治理方面,法治宣传教育普及还不够到位,依法治市还需持续强化,信访积案化解慢,建筑领域、农民工欠薪、住房登记难、金融风险、过去留下的体制性矛盾等问题排查化解还不能完全跟上时代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党的建设方面,基层组织建设还有不少薄弱环节,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能力作风跟不上或不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追赶发展、投身发展的能力与需求不协调。问题就是导向,差距就是潜力。只要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直面破解难题,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特征
聚焦现代化绘就新蓝图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精准把握定西的时代发展特征,必须放眼全国、全省大背景来考量和谋划,系统作出安排部署。从国家的时代特征看,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我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态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呈现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双加速”、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双升级”、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红利“双释放”、“四化”融合协调发展量质“双提升”、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双提质”、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双改善”的“六双”趋势和特征,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扩大内需、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的部署实施,有利于我市稳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争取支持补齐短板、提升发展质量。从甘肃的发展阶段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步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整体处在多重发展机遇的叠加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弥补基础短板的突破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缩小发展差距的窗口期,面临着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实力的主要任务,尤其是兰白都市经济圈和兰西城市群建设、“十四五”陇东南区域发展规划、“五个制高点”打造等重大举措推进,有利于我市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构建产业体系、改善发展条件。从定西的发展实际看,在综合研判全国全省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让人民满意的关键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经济讲增长、人民讲收入、发展讲变化、干部讲作风”的鲜明导向,坚持高质量指导下的“高速度”发展,把速度赶上去、把总量做大、把人均占比提高,才能大幅增加居民收入,从而保障人民实现高品质生活、基层实现高效能治理。
按照中央精神、省委部署,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分三个阶段来推进:
— —从今年到202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现代化进军的起步阶段,目标是建成一个经济总量超过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基础更加夯实、生态显著向好、生活质量提升的人民满意新定西。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加快追跑,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夯基础、拓存量、创增量,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各项关键指标尤其是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实现全省中间偏上,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 —从2025年到2035年,是基础不断夯实向实现基本现代化的迈进阶段,目标是建成一个经济总量超过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更加宜居、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人民满意新定西。这10年是乡村全面振兴、经济持续提速的攻坚期,也是逐步缩小差距的稳定跟跑期,主要任务是做强产业、壮大工业、搞活商业、优化环境、提升城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在202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或者更快一些。
—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向全面建成现代化的决胜阶段,目标是建成一个经济繁荣发展、社会高度文明、全体共同富裕的人民满意新定西。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并跑奋斗15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让人民过上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的幸福美好生活,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在203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或者更好一些,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经济体量和综合位次与全省“第三人口大市”相适应,全面建成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
 
担当作为跑好“第一棒”
追赶发展书写“新篇章”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是时代之问、民之所向、应尽之责,五届市委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和重大的历史责任,我们唯有咬紧目标、勇挑重担,胸怀全局、登高望远,谋在新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追赶进位,才能做好答卷、赢得未来、不负人民。
今后五年,全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两个确立”,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为关键,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转变作风、追赶进位”工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定西篇章。
奋斗目标是: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坚持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为核心,全方位布局、精准化施策,统筹各方力量,加快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通过五年努力,实现经济更繁荣、政治更清明、文化更昌盛、社会更和谐、城乡更美丽、人民更满意,在全面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精彩开局“十五五”,经济总量超过700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7县区户籍人口人均经济总量都超过2万元、常住人口人均经济总量都接近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达到2万元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项关键指标增速实现“全省中间偏上”。
实现路径是:实施“两聚力三强化一抓实”方略。即聚力项目和工业“两大重点”引领追赶发展,强化理念、科技、金融“三大支撑”助力追赶发展,抓实党建“一大工程”保障追赶发展。
工作要求是:实打实干、干就干好。干事担事成事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关键在实干。我们要发扬真抓实干的敬业精神,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省委定下的事,坚定贯彻、坚决落实;对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事,守正创新、创优打法;对符合规律看准的事,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要保持奋勇争先的事业追求,树立顶格的标准,保持满格的状态,锻造合格的能力,强化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的意识,把自己交给事业,把进步交给组织,聚精会神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要强化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只要是符合法律法规的事、职责范围内的事,就是再难都要去办、而且要办成,只要是符合老百姓意愿的事、符合人民利益的事,就是有困难创造条件也要办、而且要办好,真正用点滴变化推动定西大地谋新求变,形成更多的定西标准和定西模式。
具体任务是:坚持“一纲八目”,做到“纲举目张”。
“一纲”,就是坚定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定西落地见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殷切嘱托作为一切工作的统揽,完整准确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开创定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八目”,就是围绕追赶发展战略,抓好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增添高质量发展幸福成色、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构建新时代定西精神文明体系、建设高水平的平安定西“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即“八个坚持”:
一、坚持抓主抓重,着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狠抓项目建设“扩总量”。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定西投资增长的永恒主题,按照“冬备春干、近施远谋”的思路,积极对接国家和省上重大战略,再谋划一批乡村振兴、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坚持每类项目一套实施规划、一套筹资方案、一套工作班子,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总投资7969亿元的1000个重大工程项目。持续推行项目前期“3246”行动、项目包抓“1+1托4”机制和项目建设“1346”时序,抓实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十亿项目,形成“大产业集群、大企业集聚、大项目集成”的发展格局。重点围绕构建“三纵三横三联”综合运输通道,加快推进实施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重大交通建设项目,打通各方面的“断头路”“瓶颈路”,加快建设城乡及周边地区互联互通、集约高效、智慧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坚持“四水四定”原则,积极争取实施重大水利工程,抓好引洮工程项目配套,着力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能。
狠抓工业产业“提速度”。坚持把工业作为推动经济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完善工业发展“1+5”配套措施,统筹落实工业“六个高于”要求,持续推进工业发展第二个“333”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工业产业攻坚大突破年”行动,持续提高二产比重。围绕十大工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构建“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生态,毫不动摇推进科技创新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打造有色冶金以及加工、新型建材、种子种业、盐化工、矿产加工5条百亿级产业链,中医药、马铃薯、草牧、装备制造、新能源5条千亿级产业链,尤其是百亿级以上工业园区。实施企业上规上市培育壮大工程,加大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培育上市企业3家以上。
狠抓农业产业“延链条”。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创建行动,围绕“7+X”特色产业建园区,通过园区集聚产业、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推动农业产业延伸链条。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产销基本平衡。紧盯打造“中国药都”“中国薯都”“中国西部草都”和“全国特色种子种业基地”“甘肃重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做精中医药产业,坚持“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并举、药医共荣”的思路,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为抓手,以中医药信息物流港建设为平台,全力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过程质量监管,重点巩固提升道地药材饮片加工水平,在中药配方颗粒、生物制药、化学制药、药膳保健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做大马铃薯产业,按照“三品”统一、“四业”融合、“六化”并进的思路,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生态链,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生产马铃薯膳食纤维、薯蛋白、变性淀粉等中间产品,加大大众型、地域特色型、休闲及功能型主食产品研发,做大定西马铃薯宽粉、方便粉丝等主食化“拳头产品”,有效放大马铃薯主食化区域品牌新优势。持续做强草牧产业,按照“立草为业、草畜并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把草牧产业作为支撑定西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培育,重点在扩大养畜总量、饲草蛋白、畜产品精深加工上再提升,加快形成种养加销一体发展的现代草牧产业体系。持续做优种子产业,按照“突出特色、技术攻坚、基地种植、全面推广”的思路,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种业公司,重点在马铃薯种薯、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等特色优势种子种业基地建设上求突破,在国家“种业翻身仗”中作出定西贡献。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积极发展“农业+”中央厨房、休闲体验等新业态,探索建设智能化、机械化、无人化家庭农场,构建多元化产业链。
狠抓新型能源“增动力”。立足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通过系统性谋划、板块化开发、大通道外输、产业链延伸、清洁化应用,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基地”。推进水电、抽水蓄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发展,促进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由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加速由“风光”大市向“风光”强市转变。做大氢能和碲化镉发电玻璃产业,打造“西部地区区域氢能中心”和“全国氢能示范城市”。探索建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就地消纳利用机制,创新研发中小企业、普通农户储能用能区域网,实现节能降耗,创造碳达峰碳中和定西模式。
二、坚持统筹布局,全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全力壮大县域经济。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进位计划,集聚要素、分类施策,强化产城融合、区域联动、错位发展,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经过五年努力,安定区经济总量超过150亿元,陇西县、临洮县超过130亿元,通渭县、岷县超过100亿元,渭源县超过70亿元,漳县超过50亿元,7个县区在全省位次在现在基础上均大幅前移。安定区紧盯打造面向国家通道、面向全省服务的首善之区定位,加快兰定一体化协同发展,突出城市化和工业化两个关键,重点打造马铃薯、新能源、现代服务业和大健康产业集群,在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上走在前。通渭县落实“五五五”发展举措,紧盯建设陇东南地区区域中心县城,重点打造农副产品加工、草牧、清洁能源和书画产业集群。陇西县围绕“三新”发展定位,率先打造渭河沿线文化康养廊带,重点打造中医药、有色冶金、先进制造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推动撤县设市,实现向基本现代化城市转型。渭源县坚持“南薯北药、薯药强县、旅游富民”方向,加快会清一体化发展,重点打造中药材、马铃薯种薯、草牧和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临洮县围绕“建设洮河绿色经济带、融入兰州都市经济圈”发展定位,积极构建“一点一河两岸三区五大板块”发展新格局,重点打造新型建材、商贸物流、现代农业、文旅康养产业集群。漳县坚持“保护开发两山一井一河,推动经济翻番升位提质,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增长”的发展定位,重点打造生态旅游康养、岩盐综合开发、新型环保建材和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岷县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南来北往”,放大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重点发展中医药、草牧、商贸物流、农副食品加工和文旅产业集群。
聚力做优城市经济。坚持把定西生态科技创新城作为安定区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作为定西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要引领,坚持“国际视野、国内领先、百年大计、精品工程”的建设标准,围绕“北工、南贸、西科”的整体布局,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步走”的发展时序,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形成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发散效应,确保总产值超过40亿元。全力推进“两港两中心”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现代物流、外向型实体、平台运营企业,新建和提升改造冷链物流设施,提升通道物流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注重培育外贸主体,保持外贸基本盘扩量夯基。高度重视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科技信息、商务咨询、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西北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实施消费拓展促进行动,做大土豆宴、药膳宴等地方名吃品牌,建设陇原大食堂,让住在兰州、过路定西、吃在定西、游在定西成为时尚。发展城市夜间经济、早市经济、假日经济、会议经济等方面的新型业态。
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坚持把工业和农业园区作为引领产业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完善服务和融资平台建设。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小管委会+服务中心+大公司”发展模式,推动园区由“政府投资、政府建园、行政管理”向“社会投资、市场建园、专业运营”转变。实施产业园区厂房标准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和水电网等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深化园区与周边地区的产城融合,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推动定西高新区和陇西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产值均超过100亿;临洮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产值超过100亿;岷县工业园区痛定思痛、加速追赶向100亿园区迈进;通渭工业集中区打造成30亿级以上园区;渭源、漳县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打造成20亿级以上园区。全面提升安定、临洮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快形成“一县一业”“几县一业”“一县一园”“几县一园”“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
谋实抓好川河经济。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加快发展“七川、五河”特色经济示范带。“七川”,坚持“片区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优劣搭配、远近结合、带动示范、凸显效益”的原则,按照生态治理先行、基础设施跟进、产业片带装配的思路,重点打造安定内官至鲁家沟、通渭平襄碧玉至鸡川、陇西文峰至首阳、渭源清源至会川、临洮南屏至太石、漳县三岔至新寺、岷县中寨至西寨等川区通道经济带,着重在中心建制镇布局规模化产业带。“五河”,重点实施洮河、渭河、关川河、牛谷河、漳河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建设行动,按照“流域综合治理、产业跨县布局、生态廊道链接”的理念,加快项目整体规划、详规调整和项目包装,综合利用“EPC+F+O”建设模式,着力构建“一条小流域、一片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生态廊”的发展新格局。
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全面落实加快数字定西建设意见,把数字经济作为追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社会治理数字化”为主线,着力提升数字定西基础设施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和5G技术,以联合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点,加快建设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基础工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标杆城市。
三、坚持完善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抓监测守住底线。不断完善“网格化”防贫动态监测,畅通易返贫致贫人口迅速发现响应渠道,精准落实“一人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区域性返贫底线。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救助,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体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障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统筹整合各类资金,重点安排用于产业、就业、“三保障”提升等项目。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持续完善基础建设、产业和社区管理配套。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强化确权登记、盘活使用、收益分配、处置清算等环节有效监管,保障扶贫项目资产良性运转、持续发挥效益。
抓增收壮大产业。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落实产业“到乡到村带户”政策,持续推广“551”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完善“7+X”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覆盖体系,扶持有条件的脱贫户发展“五小”产业,大幅度增加农民产业收入。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到50%以上、群众产业收入占比达到50%以上、产业带动劳动力就业比例达到50%以上、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0%以上。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积累扩量,切实增强凝聚带动能力。优化稳岗就业政策,完善“培训机构+劳务中介+信息平台+就业企业”的培训就业一体化机制,稳定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