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华润集团的“红色信物”——特制的粗布马甲。
一件粗布马甲,见证了在民族危亡之际,一位共产党员服从组织安排,一次次突破敌人的封锁、用贸易支援前线,怀揣万金、穿越八千里战火的赤胆与忠诚。这件马甲是华润集团的“红色信物”,它的主人就是华润集团前身“联和行”的创始人杨廉安(原名秦邦礼)。
1938年,杨廉安受组织派遣,赴香港创办联和行,作为党的秘密机构,为苏区和抗日前线提供包括电台、药品及医疗器械等紧急物资。1941年12月,随着日军的入侵,香港沦陷,联和行失去了与上级组织的一切联系。杨廉安犯了难,一边是联和行暂存的大量资金无处安放,另一边是一家妻儿老小在战火中的生命安危。
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方向。身处两难境地的杨廉安,毅然做出决定:让妻子挑着两个箩筐,一头装着不满一岁的儿子,一头装着仅有的家当,带着年迈失明的小脚婆婆,和难民一起逃离香港。在联和行的小阁楼上,杨廉安亲手缝制了一件特别的马甲,把联和行所有的资金卷成小卷,藏在马甲内侧的小口袋里,乔装成难民、乞丐,甚至是和尚,一路向着重庆进发。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整整六个月、八千里山川,杨廉安最终走到了重庆,找到了当时中共南方局负责人,也是曾鼓励他去香港创办联和行的周恩来,将马甲里的资金分文不少地交给了组织。“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有伟大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再坚固的阻碍也能突破,再遥远的地方也能到达。
信仰信念信心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深藏巨额资金,足够杨廉安和全家人衣食无忧,但他却宁可乔装成难民、乞丐、和尚,一路化缘,哪怕吃残羹剩饭,也没有动过党的一分钱。只因他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党的经费,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当所有人都以为杨廉安会停留休整的时候,杨廉安却匆匆转身,再次走进了纷飞的战火。从1943年开始,他辗转桂林、平乐、昭平、八步、梧州,以商人身份积蓄力量。1946年,香港光复一周年后,已经离开香港4年多的杨廉安,按照组织新的指示,带着抗战期间在两广地区经商所得的财富资金,重回香港,在联和行的基础上创建了“联和进出口公司”。该公司着力打通香港与东北解放区的海上贸易通道,为解放区采购和输送了大量战备物资。为三大战役、渡江作战直至解放广州、海南,都作出了突出贡献。1948年12月18日,联和进出口公司重组更名为“华润公司”。开国大典前夕,华润公司先后运送1000多名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从香港到北平,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独特贡献。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新征程上,尤须砥砺信仰信念信心,牢记初心使命,增强抵腐定力,坚定不移朝着我们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王李彬)